目前分類:未分類文章 (19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地方政府的社區營造一直有兩條路線並進,一條是以都發局為主的硬體景觀營造;另一條是以文化局為主的軟體文化調查(近幾年社福/環保路線興起,但自主性不強,有違社造精神。)過去兩者各行其是,這幾年雖相互取經,但仍不離本行(景觀v.s.文化)。尤其前者補助優於後者,志工兼做義務工程隊,整理社區環境或創造社區新的景點固然有其意義,但若能更進一步從社區的過去理解現在,思考社區可能的未來,兩者相得益彰,臺灣社區之美就更為人所讚嘆了。臺中市梧棲區下寮社區與一般社區無異,社區志工在陳常瑞理事長的「無為」帶領下,從103年開始積極投入社區營造的工作,幾次執行都發局計畫,累積不少的成果與能量。例如104年度〈竹筏帶回老故事,漁網網著下寮情〉計畫,以文化牆呈現傳統捕魚技法,將鮮貨外殼作為裝置藝術創作的素材,最重要的是由志工親手創作共同施作的那份成就感,一直為社區民眾津津樂道。

  

文章標籤

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他人眼中的社區資源

 

文章標籤

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應邀南屯區域型社造中心擔任講師,邀課內容包括社區營造概論與案例分享、發現社區特色與需求、如何進行社區資源調查?說真的三個小時的課程,每一個問題都是大哉問,對於前來與課的社區朋友,我一直抱著尊敬與學習的態度,作為第一線有志於社區營造的人,踏出的每一步都是面對社區質疑/肯定的開始,期待今晚的課程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開始。

文章標籤

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所聽到的不過只是一個觀點,而非事實。

我們所看到的不過只是一個視角,而非真相。

文章標籤

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果「城市是文化的容器,文化是城市的靈魂」,那麼社區就是靈魂的起點

文章標籤

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幾年的社區逐漸打破社區(地方)的劃界,當時cummunity原本就有「社群」的意義,不該被地理空間所侷限,應邀在「臺中市南區區域型社造中心社造人才培訓課程」中分享地方社會學研究心得,對於「社區資源」似乎有重新省視的必要性。「資源」盤點是社區營造的基礎工作,近幾年在許多社區人士和地方文史工作的努力下,累積不少的成果。但如果我們可以「社區」與「資源」分開來討論,也許可以更細膩的理解「何謂社區資源」?那些社區的人、文、地、產、景可以被視為資源?就資源本身而言,文化整體論(holism)認為地方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體,至少應該包括物質、精神、語言和社會組織四個面向,或者任何一個面向都應該涵蓋其他三者,例如物質面向(人、文、地、產、景)應該把精神、語言與社會組織也包括其中。再就社區而言,既然是資源(resource)就應該具有再生產(reproduce)的能力為今人或後世子孫所利用,套用林崇煕老師經常提及的:「社區資源在天、人、物、我的四個層面的效應(影響)為何?」我想以臺中市南區社區資源為例,重新思考文化作為一種資源田野實踐的可行性,當然這只是拋磚的初探。

 

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鳥梨與膠萊的怪事

以前跟著洪敏麟老師跑田野,他常常講「鳥梨仔」的故事,他說「鳥梨仔」正確的寫法和念法應該是「膠萊仔」,因為臺灣人把山東膠州、萊陽的高緯度水梨拿到本地種,結果適應不良,長得又小又乾,所以被謔稱為「膠萊仔」,只能裹上一層厚厚的砂糖漿做成小朋友的零嘴,後來以訛傳訛被誤為給鳥吃的「鳥梨仔」,不論是音、義都不相符。他還提到另一種梨子叫「粗梨仔」,那是清末由中國華南地區引入,正式的名稱叫「橫山梨」,汁少而乾澀,口感不佳,卻很快適應臺灣的低海拔氣候,長得頭好壯壯,也是一般庶民眼中的在地水果。只是這幾年隨著臺灣農業技術的進步,水梨品質已愈來愈好,產量也愈來愈多。根據農委會1057月的農業統計年報,近四年來(101-104年)除了檳榔以外,臺灣果品產量以芒果、鳳梨、香蕉、梨子與葡萄居五名,其中單價又以葡萄、梨子與芒果居前三位。可見高山梨甘甜多汁、清脆可口已成為台灣人最喜愛的水果之一,價格也相當昂貴。

公有林地放領的怪事

今天到從東勢到大雪山爬山,適逢水梨嫁接的季節,巧遇種植梨樹的張大哥,他在山上種近五分地的新興梨、茂谷柑與甜柿,從他的故事,讓我了解大雪山15K以下土地開發放領的歷史、社會經濟發展對土地利用與果園作物的影響,還有「適地適種」的正確農作觀念。只是隨著生產與消費者微妙的貪婪關係,許多荒謬的事不斷發生,許多農事也不是消費者想了解的。

文章標籤

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梧棲南簡庄土墼生活情

老祖先選擇居住的地方,必定有其自然與人文條件的影響,自然條件如取水便利、背有靠山;人文條件如血緣親族、文通因素等。梧棲南簡庄的發展也不例如,它泛指今南簡與福德兩地,對於一個地方居住的文化,我們可以從聚落的成因、族人的遷徙、家居的型式與地方信仰來說明,但對於一個地方(社區)而言,這些研究似乎顯得太過沈重,一來社區民眾少有文獻探討的研究能力,即使田野探查與記錄完備,但仍不足以建構一部完整的社區故事;再則學者專家也許對地方有所青睞,但限於時間及研究主題的選擇,要深耕一地的紮根研究幾乎可遇而不可求。臺灣東鯤文史協會幾次參與梧棲地方文史踏查,從梧棲老街的廟宇信仰、梧棲諸港的發展史到南簡內庄的歷史文化,一直希望能在學界與社區人士之間彌補一段研究空白,一則不希望落入地方文史走不出社區的困境,再則也希望為地方研究深耕著墨,為社區留下一些在地的記錄,除了發掘過去、記錄當下,也為社區的未來鋪陳歷史文化創意產業可能的基礎,這是協會最大的期望。這一篇文章就是一個引子,它以南簡庄(南簡社區與福德社區)的居住文化為起點,在不的時間歷史條件下,談論地方族群、宗族、信仰與經濟生活樣態的演變,希望作為地方研究的一個引子。

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《小的台灣史》打破過去由官方建構的史觀/史實,改由庶民/邊緣人的立場,陳述分析他/她們所經歷的時代事件,這十二則清代的歷史事例,從婦女(番婦金娘/蔡牽媽/周家寡婦)、反社會行動者(蔡牽/林日晟/走私客/契友)與營生者(埤圳/私鹽/蕃薯/樟腦)的立場,揭露以往未曾關注的台灣政治、經濟、社會移民現象。我試著從書中的記載,重新詮釋十九世紀前、中期兩次反賊對臺灣社會產生的影響。其一為海賊蔡牽、其二為萬生反中高舉紅旗的霧峰林日晟。

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張保仔與蔡牽

by 蔡金鼎         

文章標籤

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清水梧棲港?找尋消逝的臺中「港」

by 蔡金鼎

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社區說故事─雲林縣麥寮鄉麥豐村光華社區(興化寮)

by 蔡金鼎

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梧棲漁寮的故事─失去大海的漁村

by 蔡金鼎

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地方史到世界史─以金門金寧湖下為例(一)

by 蔡金鼎

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高雄的力量─盧友義建築師訪談

by  蔡金鼎

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速寫衛武營公園─曾貴海醫師訪談

by  蔡金鼎

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用情感入味─臺中第五市場

by  蔡金鼎

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廟公的生命敘事

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南投竹山田家樂與雲林柯鐵虎的故事

by 蔡金鼎

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