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族群發展與移民史
橋頭村位於雲林縣麥寮鄉北方。東以西濱61號快速道路與施厝村相接,南以施厝寮大排與崙後村相隔,西以橋頭大排與三盛村相界,北以236巷北方圳溝與新吉村為界。本村轄屬麥寮鄉,早期人文歷史發展必須從整個麥寮鄉開始探索。
橋頭村位於雲林縣麥寮鄉北方。東以西濱61號快速道路與施厝村相接,南以施厝寮大排與崙後村相隔,西以橋頭大排與三盛村相界,北以236巷北方圳溝與新吉村為界。本村轄屬麥寮鄉,早期人文歷史發展必須從整個麥寮鄉開始探索。
多采多姿的浪人的世界
為了振興台中市舊城區,從胡市長開始投入了不少資源,林佳龍「胡規林隨」自然也不敢怠慢,這些資源吸引很多「有為的」青年進駐,其中最有趣的是「隱者地圖」,他們吸收萬華「街遊Hidden Taipei」的經驗,讓在火車站前後的街友擔任舊城區的解說員,講述中區的歷史脈絡與建築特色。年輕人充滿熱忱,再加上佳龍加持,造成一陣子的風潮,只是我一直不看好這樣的計畫,一來這群青年小看了「解說導覽」的專業,二來街友的浪人世界豈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可以理解的?在很多場合我曾經告訴友人,讓街友做「非專業」的社區導覽員是一種傷害,許多捧場報名的善良人士,並不是基於理解社區的立場而來,而是基於同情與鼓勵的出發點,這是最廉價的慈悲,也是對浪人自尊最大的打擊。如果是我會怎麼做呢?「讓他們把自身的故事說出來吧!」這個社會最不缺的是成功人士的故事,魯蛇的世界通常是最真實的人生,不論是出版或紀錄片,對於社會都是一大貢獻。
從山東大麵到臺灣小炒─以大時代故事調味的現炒店
嘉慶13年(1808)6月,嘉慶君微服南巡,船行出揚子江,狂風暴雨、雷電交加,頓時迷失方向,就在眾人驚恐之餘,有兩盞微弱燈火指引方向進入螺絲港,平安入港以後,君贊「必有神助」,道:「此乃大吉之地、大安之港。」
造訪溪州,為了傳說中的「肥豬肉」公園,這幾年偏鄉流行「公園」,連我到小金門都可以看到不同主題的公園。公園是因應都市生活緊湊缺乏綠地與活動空間而生,但這幾年臺灣的發展剛好背道而馳,都會區滿是因應炒房價的口袋口園,上公頃以上的公園全「建設」到了鄉村,希望能消除農民工作一天的疲勞,看看花草昆蟲(大誤!)因應花博設置的產業陳列館,在活動結束後,一如主事者規劃成了「蚊子休憩區」。(完全大誤!)
應邀南屯區域型社造中心擔任講師,邀課內容包括社區營造概論與案例分享、發現社區特色與需求、如何進行社區資源調查?說真的三個小時的課程,每一個問題都是大哉問,對於前來與課的社區朋友,我一直抱著尊敬與學習的態度,作為第一線有志於社區營造的人,踏出的每一步都是面對社區質疑/肯定的開始,期待今晚的課程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開始。
如果「城市是文化的容器,文化是城市的靈魂」,那麼社區就是靈魂的起點 ~
這幾年的社區逐漸打破社區(地方)的劃界,當時cummunity原本就有「社群」的意義,不該被地理空間所侷限,應邀在「臺中市南區區域型社造中心社造人才培訓課程」中分享地方社會學研究心得,對於「社區資源」似乎有重新省視的必要性。「資源」盤點是社區營造的基礎工作,近幾年在許多社區人士和地方文史工作的努力下,累積不少的成果。但如果我們可以「社區」與「資源」分開來討論,也許可以更細膩的理解「何謂社區資源」?那些社區的人、文、地、產、景可以被視為資源?就資源本身而言,文化整體論(holism)認為地方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體,至少應該包括物質、精神、語言和社會組織四個面向,或者任何一個面向都應該涵蓋其他三者,例如物質面向(人、文、地、產、景)應該把精神、語言與社會組織也包括其中。再就社區而言,既然是資源(resource)就應該具有再生產(reproduce)的能力為今人或後世子孫所利用,套用林崇煕老師經常提及的:「社區資源在天、人、物、我的四個層面的效應(影響)為何?」我想以臺中市南區社區資源為例,重新思考文化作為一種資源田野實踐的可行性,當然這只是拋磚的初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