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史的啟示─記《3天讀懂日本史》讀後感
這幾年臺灣史逐漸成為顯學,相較於過去中國歷史的浮誇自大,臺灣史其實顯得多元而有趣,問題是當我們熟悉1895-1945年日本治台五十年史,卻對日本本本國史一無所知,用這樣的視角認識台灣,顯露出地域主義的狹隘性。
《3天讀懂日本史》是一本臺灣人入門日本史的暢銷書,它並不是日本史學者的著作,而是補教名師吉村弘對日本歷史觀點的詮釋,所以書中除了基本的史識(歷史知識)之外,更多了作者的史觀,至於史實則成為一門推理學,帶給讀者面對歷史更多元的想像。公孫策溢美的推薦文鞭闢入裡,自信讓日本人坦然面對來自朝鮮半島的繩紋先祖;對於來自百濟的佛教、曆法;以及採用唐制的大化革新(七世紀)、西化工程的明治維新(十九世紀),這些元素都成為日本文化躍進的基礎建材。歷史要透過比較才得知真義,這點我奉行不悖,當然歷史可以是(危機)管理學的教材,也可以是推理劇的腳本,正因為這種多元性,新史學不該獨樹一幟,也不該是歷史con樹立個人品味的工具。這本書給我個人帶來一些省思:
一、學習歷史的觀點
- 歷史要跟我有所關連(我)
- 設身處地成為歷史人物(人)
- 應用生活常識的邏輯(事)
- 回到時代背景的脈絡(時)
- 邊陲地理位置的獨特性(地)
- 歷史真相需要推理(理)。
二、有趣的歷史常常是業餘者創造出來的
吉村弘在書本一開始就舉出改變日本歷史的「相澤忠洋」的故事,二戰後,日本百廢待舉,他一邊賣納豆,一邊從事業餘的考古工作,將繩紋文化以前的先土器時代,確立成為日本史的一部份。相較於國內楊南郡、莊永明等前輩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,其書籍讀來活潑有趣。
三、圖表的創意與效用
前一陣子聽到一位撰寫報導文學的老師談到:大部份的人把相片視為輔佐文字的說明,事實上,相片本身就是文本的一部份,對閱者而言都是符號。這本書最精彩的地方應該是圖表,圖表內容常常比文字更清楚仔細。
四、釐清日本佛教發展的脈絡
臺灣殖民歷史的特殊性,地方佛教發展的脈絡性並不容易掌握,即便各種因素而轉換山頭教派,但總有些儀式/神佛看似混宗的產物。這本書裡頭對日本佛教的說明可以獨立章節整理。
年代 |
事件/時代意義 |
影響 |
|||||
538 |
百濟佛教傳入日本/引入中央集權制 |
引起崇佛爭論,日本中央集權的嗃矢。 |
|||||
6世紀末 |
飛鳥佛教文化/佛教政治化 |
推古天皇下詔興隆佛教的「飛鳥文化」時代,日本首度全面推廣佛教文化,受到中國北魏(佛像肅穆中帶微笑)與南梁(佛像溫和崇高)的影響。 |
|||||
8世紀中 |
鑑真和尚東渡/奠定僧侶制度戒律
|
唐朝僧侶鑑真(688-763)重整日本僧侶制度與戒律,一整個改變日本文化與歷史,日本佛教律宗的開山祖師。同時採擷許多民間典故集結成書。 歷史書:古事記、日本書紀 漢詩集:懷風藻 地理書:風土記 和歌集:萬葉集(日本現在最古老的和歌集)。 |
|||||
9世紀初 |
平安新佛教/追求現世利益與皇族結合 |
宗派 |
開山祖 |
儀式 |
寺院 (支持者) |
||
天台宗(法華宗) |
最澄 (767~822) |
台密:禪定止觀 |
比叡山.延曆寺(皇家) |
||||
真言宗 |
空海 (774~835) |
東密:灌頂祈福 |
高野山.金剛峰寺 (皇家) |
||||
13世紀以後 |
鎌倉佛教/佛教庶民化 |
淨土宗 |
法然 (1133-1212) |
稱名念佛 |
知恩寺 (農民) |
||
禪宗 (幕府) |
臨濟宗 |
榮西 (1141-1215) |
禪坐頓悟 |
建仁寺 (武士) |
|||
曹洞宗 |
道元 (1200-1253) |
永平寺 (武士) |
|||||
日蓮宗 (天台宗) |
日蓮 (1222-1282) |
歸依《法華經》,現世救贖 |
久遠寺 (商工) |
||||
五、歷史的時代意義
受到日本大河劇的影響,我們熟悉的日本史著重在十六世紀以後的戰國時代,集中在織田信長、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的成王敗寇事蹟,幕府大政奉還以後的時治維新躍上近代史的舞台。一部日本史傳達的是不同時代發展的意義,書中雖然沒有明確將年代以外的主題(如佛教發展)作為時代劃分的依據,但卻昭然若揭,總以幾筆特別點出。歷史之眼應該具備更多元的視角,而不再只是時間線狀的史實記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