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藏在社區裡的臺灣齋教發展史─臺中市後壠子民德堂

民德堂,為屬齋教龍華教的佛堂,由開山住持顏普眼創建於清朝咸豐九年(1859年),對於台灣齋教文化與羅普仁(羅祖)的學術研究有相當貢獻。~引自維基百科

 

臺中市西區後壠子大和社區的小巷子裡,隱藏著一幢傳統三合院閩南民居,拜亭四根圓柱,前兩柱寫著:「民運宏開舉世同依三寶,德燈傳妙諦萬里盡龍華。」清楚的載明民德堂的目的(民依三寶)與派別(德盡龍華),跟著社區理事長的腳步,有幸訪問住持普宜老師的兄長施顏崇先生,他說:

我們在大陸原鄉是福建泉州晉江人,阿祖從晉江背著佛祖從鹿港上岸,成立崇德堂。日本大正年間(民國初年),阿公施漢從鹿港在台中創立民德堂,一直到我父親施德福時代發揚光大,從民國30幾年(日治末期)開始推動,民國49年出版龍華科儀乙書,很多寺廟都會採用。龍華派是在家弘法,作風比較保守,要靠自己的勞力養活自己,剩餘的時間再來推動佛法。

民德堂住持屬世襲制,由子孫持齋者繼承主持法事與布教。根據資料記載,清朝咸豐91859)年,民德堂開山住持顏普眼(俗名顏菜鬮)於福建渡海來台,在鹿港街仔尾創建「崇德堂」。第二代住持顏普光時,因明治311898)年辛丑大水災大水毀壞建築;再逢明治401907)年,鹿港街市區改正拆除崇德堂,傳教一度中斷。

第三代住持顏普元(俗民施漢/顏施慈善),明治251893)年出生於鹿港,明治411908)年畢業於鹿港公學校,大正初年遷居臺中,先後任職於臺中郵便局(今民權路臺中郵局)、臺中地方法院,其間研習佛法不斷。大正81919)年,在臺中後壠仔九七番地重建齋堂,名為「民德堂」,是為本寺嗃矢。昭和21927)年,施漢於新竹法雲寺受戒,昭和91934)年入曹洞宗僧籍。昭和111936)年,〈臺中市市區計畫擴張〉,為強化了臺中市的市街機能,以火車站為中心點向四周擴張,形成南北軸較長的新計畫區域,原位於後壠仔九七番地的民德堂,因開闢五權路而遷移至後壠子一一六番地(今篤行路14613號現址),昭和141939)年六月建成,登記為佛教曹洞宗派下寺廟[1],始成今日堂貌。施漢在日本時代為後壠子地方功勞者,曾任保正(里長)、委員、防空群團長,從事公職之餘並推動地方教化事業,頗得地方人士敬重。昭和16年(1941年),施漢讓當時24歲的長子施德昌背著笨重的相機,翻山越嶺,走遍台灣南北各廟寺,編輯出版《臺灣佛教名跡寶鑑》,收錄全臺五州(台北、新竹、台中、台南、高雄)110所寺院庵堂基本資料,包含寺庵名稱、所在、宗屬、創立日期、本尊、住職等,並附有多幀說明照片,成為日後研究台灣佛教發展的重要史料。[2]

民德堂第三代住持由顏改姓施,根據其孫輩前經濟部長施顏祥說:他的祖父(即施漢)來自鹿港本來姓顏,後來過繼給姓施的,就改姓施,一直到施顏祥這一代,有感於不忘本,要紀念自己的血緣,祖父要求孫字輩的男孩子要用第二個姓,即在施之後,加個顏,於是就有了「施顏」祥,而本文的報導人施顏崇先生亦同。施顏祥說祭祖是件極為複雜的事,現在他們施、顏兩個祖宗牌位都祭,而且如果是祭施,施顏祥就叫做施顏祥;若是祭顏,施顏祥就叫做「顏施祥」,名字就是這樣交互運用。

第四代住持顏施普空(顏施福德),日大正121923)年出生,戰後繼承父親普元衣缽,對龍華教經典的保存推廣有重要貢獻。編修《龍華科儀》、發行《金剛科儀寶卷》、《佛說明宗孝儀寶卷》、《太上祖師羅祖簡史》及《源流法脈根本》等對齋教文化保存有重大貢獻。民國六十九年(1980年),民德堂更打破傳統把羅普仁祖師的《五部六冊》公開出版並贈送與學者,對羅祖與羅教的學術研究共獻極大。

 

民德堂傳至現在由第五代住持顏施普宜(顏施如意)主持,信徒來自八方大眾,沿襲齋教在家修行、自謀生計的傳統,普宜老師目前在大學任教,過去許多盛大的法會科儀已日漸式微,施顏崇先生說:

現在的住持是我妹妹普宜老師,她自己在大學教書。齋教是在家修行,凡事都要靠自己,要養活自己。以前五年一次會辦一次七天七夜的光場法會,那要動員很多人力物力,現在師兄。師姊都要上班,所以法會的次數愈來愈少了。

這幾年新興宗教蓬勃發展,消災、解厄、求財、進祿成為現代人對皈依宗教最基本的要求,討「師父法喜」成為對價式的信仰關係,對照講究儀式、經懺與修行的民間菜堂(齋教)信仰的式微,令人感到不勝唏噓。


[1] 大正41915)年發生西來庵事件,其中包括不少齋教徒。為求齋教自保延續,全省齋堂聯合組織南瀛佛教會、臺灣佛教龍華會,寄託日本佛教曹洞宗、臨濟宗派下為保護傘,後壠仔民德堂亦不例外。

[2] 施德昌子輩將《臺灣佛教名跡寶鑑》以電子書方式公諸於世,方便對佛學史研究有興趣的學者查詢相關史料,實屬難得,網址http://s020479979.myweb.hinet.net/index.htm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