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訪溪州,為了傳說中的「肥豬肉」公園,這幾年偏鄉流行「公園」,連我到小金門都可以看到不同主題的公園。公園是因應都市生活緊湊缺乏綠地與活動空間而生,但這幾年臺灣的發展剛好背道而馳,都會區滿是因應炒房價的口袋口園,上公頃以上的公園全「建設」到了鄉村,希望能消除農民工作一天的疲勞,看看花草昆蟲(大誤!)因應花博設置的產業陳列館,在活動結束後,一如主事者規劃成了「蚊子休憩區」。(完全大誤!)

  

隨興到了溪州鄉舊眉村葉家「如心堂」一訪,巧遇主人葉蒼然老先生,先祖的故事總是令人好奇,查了一下網路對如心堂的介紹,原來「如心」是「恕」的意思,由溪州庄長葉惠清先生所建,院邸佔地遼闊,為現今溪州鄉保存最為完整之傳統民居。網路上的對於建築特色的描寫鉅細靡遺,令人讚嘆:

古厝為傳統一進左右護龍三合院形制,磚木結構建築,位向坐西北朝東南,左右空間與裝飾均衡對稱配置。正身五開間面寬,原有軒亭因風災損毀,僅存立柱。正廳為三關六開門與簷廊步架木構設有獅座、員光、垂花木作雕工精緻細膩。簷廊屏欄以洗石子貼飾彩磁面磚,欄柱則以瓜形裝飾,而通往左右梢間採磚砌拱門,明間退凹呈凹壽格局,次間向外設有拱形門窗,正廳通廊顯得典雅。內埕兩側植有柏樹,外圍林木遮蔽,古厝院落內格外疏靜。門牌設於左側,門額上有「如心堂」泥塑;左右護龍四披水屋頂,磚砌迴廊拱圈與洗石子線腳,層次分明,磚砌簷柱簡潔大方。而內埕中央設西洋風格洗石子院門,院牆上以弧形渦捲式樣,門前拱形小橋,充滿雅緻與趣味,展現出日治時期建築融合的語彙。 (資料引自時空旅人http://blog.xuite.net/apex.cheng/wretch/117811540

這幾年在課堂上推廣庶民口述史,對一個風光的大家族而言,後世子孫的對其先祖流傳的故事其實也很精彩,葉蒼然老先生生於1930年,現年八十七歲,身體仍相當硬朗,對於訪客相當熱情。雖然是隨機的訪談,但我的訪談主要分為幾個部份,先祖傳說、古厝歷史與老人家的生命故事。

唐山到臺灣

我們葉家先祖世居湖南,再從湖南到福建省泉州府永春、南興一帶定居,二百多年前太祖來台定居,從泉州蚶江到鹿港上岸。開台先祖是羅漢腳,輾轉到田中落戶,以賣油郎身份到處販售自家花生油,到了以劉姓為主的舊眉村就此定居下來,太祖母是劉家族人,從此耕讀傳家,一直到來台第三代,我阿公葉惠清擔任溪州庄長時,蓋了這座「如心堂」。 2017/05/03訪問葉蒼然先生於如心堂)

溪州舊庄為同姓(劉家)村,葉家大宅顯得有些突兀,在老先生的說明下得到一些解答。這段訪談同時也提供葉姓先祖唐山過臺灣的移民路徑,十八世紀末乾隆年間,臺灣與中國開放對渡口岸(正港)移民日盛。兩岸間主要有三個對渡口,福建廈門對南部鹿耳門(1783年)、泉州蚶江對中部鹿港(1784年)、福州五虎門對北部八里坌(1788)。葉家人就循著這股移民潮,於十九世紀初來台定居。

我的阿公葉惠清

我阿公是葉惠清,他本來的名字叫葉遲江,後來才改名,本來在庄裡當教員。日本領台以後,傳言日本人會到處殺人,所以庄裡很多人都跑了,只有我阿公還在私塾教孩子讀書,沒有離開。日本兵從北斗方向入庄,我阿公到庄外迎日本人進庄,言語不通,雙方就以漢字溝通。日本人來了大家都很害怕,我阿公說事實上並不是這樣,他說了一個故事:日本軍人到農家去看到有養雞,就要我阿公問主人要多少錢可以賣?農家很熱情又有點畏懼,說送給日軍就好,結果他們不肯,堅持拿錢給農家,這就是日軍紀律。他們離開溪州後往西螺的方向前進,一路往南抵定全臺。後來開始論功行賞,我阿公算是功勞者,他與日軍「接接」(接洽之意),就奉派為「溪州庄長」。(2017/05/03訪問葉蒼然先生於如心堂)

根據連雅堂1921年所編《人文薈萃》乙書記載,葉惠清出生於1869514日。住所位於台中州北斗郡溪州庄字舊眉,自幼習漢人,設立私塾、任教員,曾任溪州庄長、農會通信委員、紅十字社委員、體育會贈與會員。老先生對於祖父的記憶不同於文獻史料,總是多了情感與臨場感。

我家如心堂

 

這棟房子是我阿公蓋的,一共蓋了十年,大概在我出生(1930)前四、五年才完工(約1925年),這些對聯文字都出自我阿公之手,主要建材都來自日本。這幾年很多人來,裡面有一些東西都被小偷偷走了。(2017/05/03訪問葉蒼然先生於如心堂)

葉家後代四散國內外各地,各有所長。只有葉老先生選擇回到祖厝居住。他畢業於台中一中,年輕時在台北工作,老來返鄉以務農為業,一座偌大的老房子就剩兩位老人家住在裡頭。老房子還是要有老人說故事才精彩,如果我們只看得到建築之美,就看不到歲月的淬練與生命的烙痕。期待老厝不再只活在過去,還會有人繼續說故事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彰化 溪州 如心堂
    全站熱搜

    蔡金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